TIP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
WARNING
“须菩提,于意云何,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,以用布施,是人所得福德,宁为多不?”须菩提言:“甚多。世尊!何以故?是福德即非福德性,是故如来说福德多。”“若复有人,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,为他人说,其福胜彼。何以故?须菩提,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皆从此经出。须菩提,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”
大家都听过一个公案,就是梁武帝与达摩祖师的一次演法。作为菩萨皇帝,他特别喜欢做“功德”,所以见到达摩祖师后就问:“朕即位以来,造寺、写经、度僧不可胜纪,又舍身为‘佛奴’,这个功德大不大?”祖师铁面,依法而说:“并无功德。”理由是般若智慧体自空寂,这样的功德不能从世间有为法中求。这个公案所要表达的意思,就是这段经文中世尊开示的“福德”与“福德性”的差别。
前面的几段经文从“因果门”、“信心门”、“智慧门”来说般若,这段开始用“功德门”说般若,所举的例子还是六度之首——布施法门。如果着眼于财布施法,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,这行为对我人而言还做不到如此大手笔,但真的有人可以行这个法,比如转轮圣王统领四天下,就能以四天下妙宝行布施;大梵天主统领大千世界,就会以大千妙宝布施,他们都是妥妥的大福报的代表人物。佛问须菩提,这样的大手笔布施,从福德的量上来说,算是大、多、胜级别的福报吧?须菩提也表示认同。
世尊说法无有定法,只为当机者能入般若波罗蜜,所以对悭吝者说布施功德大,令其培福,福至则心灵;对贪执功德者则呵斥布施,令其舍有为心,当下究悟自性。所以这里讲用“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,以用布施,“福德”虽多,于自性上并没有利益,只有依般若波罗蜜而行,才能识得自性,不再堕入有为世界,才是真正的“福德性”。如果心怀能、所对待,行的布施再大,也非福德性,灭却能、所有为之心,心随顺佛所教,行同于佛所行,才能名为“福德性”。
讲到这里我人就可以明了,到底是不是福德性,要从“有得”还是“无得”而论。如果是有得的法施,则殊胜于有得的财施;如果无得的财施,则殊胜于有得的法施;无得的法施,殊胜于无得的财施。这么倒腾一下,大家都能看得明白,就可以理解世尊告须菩提说,如果有人受持《金刚经》,哪怕仅仅四句偈颂,乃至为人讲说,其人所得的福德,都要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来得更多。看着如此巨大的反差,听着“至人”、“极法”都从本经所出,只为说明般若波罗蜜才是成佛的正因。
但是世尊最后冷不防来了这么一句,“所谓佛法者,即非佛法”,让人不知是何用意,殊不知前面的讲说都是佛的“教法”,唯有这一句才是佛的“证法”。如果将前面佛的教法认为是佛法,就如同布施七宝只见“福德”而已;如果透过佛的教法一念闪进来,不仅见布施的“福德性”,同时也可见一切法的“法性”,这就是佛的证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