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P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卷四
接着昨天的主题,我们来继续往下分析,由于本觉上无端生起妄觉,一直想要觉这个本觉,便开始了“无明不觉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”的众生世界之旅。虽然从开始发展到一直相续是得有个过程,但是不管如何越来越复杂多端的呈现,我们依然随时都可以感到这一念无明的作用,就是附在我人身心上,莫名其妙又不由自主地这股分别执着劲儿。他不断地自己对待自己,凝固成身心世界坚实的存在感。
如果从头讲起,一念无明启动以后,就将本有的智觉状态,忽闪为欲见的妄想功能,在本来无同异差别的一真法上,分现为二元的相对境。就像两个人,这边一直在挑衅,那边只得来回应,回应成习惯后,这边也停不下来了,所谓“两两相待”。一边形成妄心,一边形成妄境,妄境引发妄心,妄心不断分别妄境,就形成了经文中所说“自心取自心,非幻成幻法”的现状。我们常说的“攀缘”,又说“心外求法”,都是说的这种情况。一念无明顿现而启动了轮回,此刻开始正式进入轮回模式。
这一点无明不起则已,一起就形成能(主观)与所(客观)之异,一有异就呈现为无穷尽的相待本能,比如有了“异”,肯定又会相对有“同”;有了“同异”,又会相对有“无同无异”,带着始终贯穿的这股无明劲儿,瞬间就形成了狂花乱舞般的世界。误以为万事万物种种的差异就叫物质世界,误以为相对差别的无差别就是无尽的虚空,这是“同”与“异”的相待认知。相对于“同异”,又误以为“无同无异”的就是芸芸众生相,因为众生的相貌为“异”,但众生的知觉是“同”!经文中对进行到这一步的描述是“迷妄有虚空,依空立世界;想澄成国土,知觉乃众生”。这是着眼于从无明的背后,由内向外展开地来看。
我们再换个角度,绕开内心一念无明的催促悬浮作用,而从现实世界外观来看。起成有相处就是山河大地,所谓世界。静而无相处,空旷通朗,则是虚空,两者无间地组合在一起就是依报世界;无同无异的众生现象,不断创新变异基因业果,就是正报有情。世界实际上就是这样形成的,人生实际上就是如此进行的。
上述情况虽是绝对没错的真理,是正在进行的事实,但是一般人很难理解,可能就是因为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吧,所以回光返照始终是修行的手段,也就是常说的向内反观自心,就可以发现无明并平息那股分别执着的劲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