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卷十

​ 三世诸佛皆依般若波罗蜜多得无上正等正觉,同样三世诸佛也都因破除内外魔境,心地开通,获正知见,得成无上佛道。所以世尊付嘱弟子们,魔境现前时要有辨识能力,心中不生胜解,也就是说,不住就不会落入邪见。如果末法时代的众生,不能了知其中的差别相,不知好歹,则切记有《楞严咒》护持,纵然不能一心持诵,把咒随身佩带也能护持行者。当识阴也破尽之后,入住如来妙庄严海,正所谓“圆满菩提,归无所得”。

​ 经文最后,阿难又问两个问题,希望让在场大众总结领会。第一个问题是五阴为什么都是以妄想为根本,说白了就是想让佛说明,我人“我”的感觉为什么是错觉?世尊回答说,五阴妄想再怎么变异,根源就是那一念不觉,如果色身不是妄想,怎么会心里想醋嘴流口水呢;就是因为感受动摇你的色身,而种种感受,又是由想阴所引发;迁移变化的身体日夜不停地更换替代,不就是行阴吗;看见过的东西忘记了,下次再见为什么又能认出来,就是因为识阴是妄想根源。这五种妄想虽有粗细浅深的差异,但都是妄想所成,不是真如自性本来就有。

​ 阿难启问的第二个问题,破五阴时是次第灭尽?还是一并顿然消除?到什么程度算是色阴边际?到什么程度算是识阴边际?世尊告阿难说,从有相之色的浅界到无相之空的深界,是色阴的边界;六根对六尘取着生触,讨厌生离,从触之浅到离之深,属于受阴边界;有念想则记,无念想是忘,记与忘是想阴边界;行阴迁流不息,生与灭是他的边界;识阴以湛入时为浅,合湛后为深,是识阴浅深边界。这五阴生的时候从细向粗,叠加而生,先依识有,再有行、想、受、色,灭的时候则从粗向细,先除色阴,再次第灭另外四阴。理上可以顿悟,妄想本空,事上需要渐修,次第而断。

​ 最后世尊赞叹了流通本经的功德,胜于以遍满十方虚空的七宝,供养微尘数诸佛,这是增福;如果有人在末法时期把这个法门讲给没听过的人,可以一念间顿消因犯四根本戒而应当堕阿鼻地狱的重罪,这是灭罪。总之功德真正不可思议。

​ 在末法时期,《楞严经》绝对可以作为学佛人的善知识,同时也有护法的功德,能够这样贯解闻思一遍,也是莫大的因缘福报。在此引用紫柏尊者的偈颂作为本经讲解的结束语:“十卷楞严一柄刀,全牛不见眼中毛。试将智刃游心马,累劫无明当下消。”随喜诸位!

​ 下一讲的课程是“《法华经》各品大意”,请大家预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