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​ 越来越觉得学习佛法,一定要有两个心理建设:其一,要有足够认真对待的能力来理性反思自己的生命品质;其二,要相信佛陀作为究竟觉悟的大圣者,能够对一切宇宙万法洞见无余。否则虽然每天都在跟进,但是要么一晃而过,要么百思不得其解。

​ 我们微课堂本着广学多闻、一门深入的初心,所以在预科,特别是本科的课程中,尽量能够把主流经论及宗派教义都领略一下其中的法味,通过全面的介绍,用以建设我人总持佛法的能力。如果今后大家发心深入其中一部或一派去研究,也算是成就了一个缘起,今天开始的内容,从唯识宗讲起。之所以佛陀的智慧值得我们绝对信仰,是因为他施设的教法异彩纷呈又天衣无缝,幽微玄妙又符合事实,既能让纯朴善良的斋公斋婆真诚受持,也能让历代帝王将相从心底为之折服,还能让文化精英们锲而不舍地深入研习。佛陀一生宣说的教法中,特色鲜明的唯识学应该最适合后者学习了。

​ 当时印度的时节因缘是龙树菩萨扬起大乘旗帜,弘扬般若性空思想,但是法久人易生弊,众生又多指向对“空”的执着。这时又有菩萨出世,立足于“缘起有”的角度来阐述佛法,以弥勒菩萨、无著、世亲菩萨为代表的唯识宗,开始走上佛教舞台的中心,所以通常把中观与唯识,称为“空”“有”两轮,中观也叫“性宗”,唯识又叫“相宗”,一个彰显法性,一个解析法相。

​ “唯识”的意思也就是“唯独有识”,在“识”之外并没有真实的外境。凡夫习惯性地认为内有实在的“我”,外有实在的“法”,其实都是由“识”所随时不断变现的境界而已,故而认为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。这是唯识佛法的根本见解。唯识佛法的名相极其丰富,尽管条理清晰,组织严密,系统完整,但如果没有实证功夫,只论道理就会觉得非常深奥,甚至有一种说法,认为唯识学进去容易学出来难,大概是唯恐行者追逐名相而忘却解脱的本怀吧!因此这方面应该注意一下。

​ 唯识宗所依的法本最多,号称有“六经十一论”,其中“六经”是指:《华严经》《解深密经》《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》《大乘阿毗达磨经》《楞伽经》《厚严经》。“十一论”是指:《十地经论》《观所缘缘论》《集量论》《瑜伽师地论》《显扬圣教论》《大乘庄严经论》《摄大乘论》《辨中边论》《阿毗达摩集论》《分别瑜伽论》。《唯识二十论》。列出名目供大家结个法缘。

​ 就像中观的初祖推至文殊菩萨一样,唯识宗的初祖,同样可以推到身为大圣的弥勒菩萨,在西天有著名的十大论师,然而把唯识佛法传到我们东土的,就是著名的玄奘法师,现在西安的大慈恩寺、兴教寺都是唯识宗的祖庭。我们课程本来打算学习的是玄奘法师的著作《八识规矩颂》,这是唯识宗的入门法本,但是鉴于本宗的名相太多又太专业,故而决定先从以介绍唯识名相最基础的《百法明门论》讲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