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

WARNING

​ 须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颇有众生,得闻如是言说章句,生实信不?”佛告须菩提:“莫作是说!如来灭后,后五百岁,有持戒修福者,于此章句,能生信心,以此为实,当知是人,不于一佛、二佛、三、四、五佛而种善根,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。闻是章句,乃至一念生净信者,须菩提,如来悉知悉见,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。何以故?是诸众生,无复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无法相,亦无非法相。何以故?是诸众生,若心取相,即为著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。若取法相,即著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。何以故?若取非法相,即著我、人、众生、寿者。是故,不应取法,不应取非法。以是义故,如来常说:‘汝等比丘,知我说法,如筏喻者,法尚应舍,何况非法?’”

​ 经典的文义是有线索的,不可以从中阻断,佛在本经中以种种的“门”讲说般若,比如前面是以“因果门”而说般若,这一分是以“信受门”而说般若。进一步来看,学修佛法若体现在行持上有两种行,一种是“随信行”,一种是“随法行”。若是合起来讲,唯有通过对法的深入理解,方能有效改善信心;随着信心越来越坚固,才能与法不断相应。佛门常说“有好入,空难解”。特别是世间法中浸润已久,对于出世间的般若波罗蜜确实是很难生信,上根人得闻后才能勤而行之,中根人得闻是一会儿信一会儿又不信,下根人得闻则哈哈大笑着就走开了。

​ 故有须菩提在此问,许多众生能够听到讲说般若波罗蜜的经文,能不能认为真的有这个理?有这么一回事儿?是否吃得消这个法?佛就呵斥他,不要这么讲,并且以下下例上上,哪怕到了末法时期,尚且还有能生信的行人,何况在正法当前时呢?但是如果能生实信者,也是持戒、修福的行者居多,表明一切法门皆以“戒”为根本基石,一切行门都应“福慧双修”。而从出家在家的区别来看,前者首当持戒,后者重在修福。那么对本经所说的法义,能够生起决定的信心,也就是“以此为实”。所需的福报,不是能在几尊佛前就可以培足,而是耍以无量千万佛前所种的善根来论。可见我人通常讲福报,内容基本上都是世间物质、地位的拥有;真正的福报,是有足够心力去信受般若波罗蜜的无所得智慧。

​ 话又说回来,般若法门的确是极难信法,如果实实在在地修万行,实实在在地得佛果,则容易信;如果实无万行可行,实无佛果可得,也能够信;如果依俗谛认为有,依真谛认为无,虽各论各的,但都是佛法的道理,也可以信;现在难信的点是虽行万行而实无所行,虽度众生而实无所度,虽得佛果又实无所得,这个难题犹如空中种树不依地有,还要现枝叶繁茂,实在太难信了。所以佛说,只有不执人、我、众生、寿者相的人,才能真正信受般若,才能“以此为实”。这是一种“无所得信”,小乘行人对于此法不能生信,虽说“有所得信”胜过小乘,但是比起“无所得信”还属于不信,应当随顺无所得而生正信。

​ 信般若者则不信一切,不信世间法、不信“出世间法”,信世间便执着世间,实际上就落入四相,信“出世间”便执着出世间,同样还是落入四相,所以不取不舍反而是最佳的选择。佛说的法只是为了“度”,若已经得度的情况下,依然还扛着船不放,则船就成了根本障碍。连出世间的佛法尚且都应当舍去,何况生死轮回中的世间法,最后连“舍”也舍去,舍到了究竟,该得的就会不期而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