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卷四

​ 先提示一下,《楞严经》中对于“真如本性”这个概念,用了许多不同的称谓,或“元明心妙”,或“本妙圆心”,或“本妙觉明”,想必世尊恐学者生定执,故而不断更新。鉴于我人根机恐怕越听越乱,敬请悉知后面就都用“真如本性”了。 ​ 因为前面富楼那问到“四大”怎么能够相容,世尊虽用比喻说明,但也希望顺势拔高他的见解,既然四大都虚妄不实,又何必问相容不相容呢,这样只能坚固无明的作用。所以下面一大段的经文,就先用遮诠“非”的方式,来表明真如本性不能用任何一法来描述,他什么都不是,这就是所谓的“空如来藏”,然后又用相“即”的说法,表明什么都“即是”真如本性,这就是所谓的“不空如来藏”,但空与不空的说法都容易导致倾斜偏见而生定执,最后又定位真正的状态是“空不空如来藏”。论语言文字的本事也就只能说到这儿了,实际情况是永不可能“用世语言,入佛知见”。 ​ 信一法则遍信,一念疑则全疑,富楼那到这儿依然不能信受,就继续问世尊,既然是一念无明欲明本明而成妄想,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众生生起这一念无明的呢!世尊说富楼那的观察还不够细致,于是再打一个比方来让他依喻明心,这便是著名的“演若达多找头记”,大家要将心提到法上来受用,不能轻易滑溜了过去。 ​ 在古印度的室罗筏城中,有一个叫演若达多的人,本来日子过得什么事都没有,但忽然有一天照镜子的时候,看到镜子中的影像,头和眉目清晰可见,突然就想起自己的头,为什么不能见到面目,就因为这一念想不开,则疑神疑鬼地认为有魑魅作怪,开始发狂到处奔走找他的头。这就如同我人在本觉上突然起妄觉,想觉本觉,也就成了颠狂的演若达多了。如果演若达多忽然狂性停歇下来,就会明白头一直都在脖子上;如果明白头一直都在脖子上,找头的狂念也不会生起了。世尊回答富楼那说,“妄想”就是这样的情况,哪里有什么生起的原因呢!只要你不随着找头的妄想分别,你心中的演若达多狂性自然就停歇下来,会发现就如同演若达多的头一直都在一样,哪里是从外而得,去修去证呢! ​ 通过今天的内容才知我等人人皆是演若达多,如果将这个比喻的法义融在当下的身心,有可能就发现修行穴位点了。也就一通百通全明白了:为什么说“世上本无事”;又为什么说“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;又为什么说明白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;又为什么说“不断妄想不求真”,因为有断有求都是在“找头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