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WARNING

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

​ “须菩提,于意云何,如来于然灯佛所,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?”“不也。世尊!如我解佛所说义,佛于然灯佛所,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佛言:“如是,如是。须菩提,实无有法,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,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,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:‘汝于来世,当得作佛,号释迦牟尼。’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,作是言:‘汝于来世,当得作佛,号释迦牟尼。’何以故?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。若有人言:‘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’须菩提,实无有法,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须菩提,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于是中无实无虚。是故,如来说:‘一切法皆是佛法。’须菩提,所言一切法者,即非一切法,是故名一切法。须菩提,譬如人身长大。”须菩提言:“世尊!如来说人身长大,即为非大身,是名大身。”“须菩提,菩萨亦如是,若作是言:‘我当灭度无量众生。’则不名菩萨。何以故?须菩提,实无有法名为菩萨。是故,佛说一切法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。须菩提,若菩萨作是言:‘我当庄严佛土。’是不名菩萨。何以故?如来说庄严佛土者,即非庄严,是名庄严。须菩提,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,如来说名真是菩萨。”

​ “先立后破“是通常的手法,“随立随破”则是《金刚经》的手法,最后能明白“不立不破”才是究竟的佛法。

​ 这里经文中世尊又讲到对“授记”的观点,因为前面讲到要泯除发心,那么听法者就会生疑——如果没有发心菩萨,怎么会有授记菩萨?既有授记之心,必有发心之者,因为授记是果,发心是因,怎么可能有果而无因呢?实际上本分的内容旨在于,前面破的是对发心的定见执着,此处破的是对授记的定见执着。

​ 正是因为体悟到了如来之“如”,所以这里讲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——佛弟子不一定能听对或者听习惯,因为不仅要听法义,心行也要跟进得上才能相应——就是这一句“如来者,即诸法如义”。“诸法”从专业了讲就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,现实地讲就是我人的生活及所在的世界,在这个境界上善于认清其真相,不去进行什么分类、形式、认证,只管去看,一直到看清其如如不动又灵性常存,这就是“如义”。正因为体悟到如来之如义,故称“如来”,反而得授记。

​ 一通则百通,正因“无所得”的当下心,故而能得菩提;离开这个无所得的当下心,再去说得菩提,上哪去找菩提?不妨在此悟上一悟;正因诸法如义,所以才说一切法都是佛法,不要认为我们所说的“佛法”才是佛法,殊不知正是我们所说的“佛法”,才导致我们一直不能认出真正的佛法,不妨在此再悟上一悟;为什么说“人身长大,即为非大身”?因有大则有小,有小才有大,互相成就才体现出凡夫的一个分别心,实际上一切众生同一法身,没有大小量可限,故而佛法中常说“其大无外”,不妨在此再悟上一悟。接下来讲的“实无有法名为菩萨”、实无有法能庄严佛土,能够通达这两句法,才是真菩萨。

​ 为什么不必多说而总是让大家悟,因为说出来的不算,悟进去的才在现场。然而,将心待悟也会障悟,我人不妨在此再悟上一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