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一、本论的缘起

​ 佛法讲“方便有多门,归元无二路”,所有对于佛法的表述,都是基于众生的需求立场而设立的,由于这种设立形成的原因不同,所以表述的风格也有异。之所以能够合理的存在,且为大众提供闻思修的方式,就是因为每一个法门都是经过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,而在实践中形成的一套有效修习体系。“中观”这个宗派佛法,也同样如此。

​ 大家要一直注意到我们这个世界无常的属性,佛陀在讲法的时候,就预示过这个圆满佛法,也会因为凡夫天生的分别思维,在流通过程中会出现偏差、局限、还有误解,甚至最后在世间淹没。故而菩萨出世住持弘扬正法,纠正人们对佛法产生偏邪的认知,已经纳入了大乘佛子本身修行的内容。稍微了解一下佛教史,就会发现因为“法久生弊”的常态,所以历代的菩萨乃至祖师的出世,都是带着“破邪显正”的使命而来。这一点在中观教义中体现得格外明显。

​ 佛法出现在印度,弘扬在中国,对照一下会觉得十分不可思议,在东西两土的弘扬过程中,出现过非常类似的因缘。印度在佛灭后的数百年,佛法就已经面目全非,冲击来自外道的猖獗和内部小乘的封闭,所以有龙树、提婆等菩萨出面扬起大乘佛法的旗帜,内抑小乘,外破邪见,终于把佛陀般若“毕竟空”的法义再次彰显出来。而到了东土以后,由于没有现成的语境表述,基本上还是用老庄思想解释空性,还滋生出很多异见,令佛法走入不伦不类的“格义”误区。这个时代正是罗什法师翻译经典的时候,他门下许多弟子都尝试着出面解决问题,但真正做到发挥实质性作用以及产生极其深远影响的,只有上首弟子僧肇大师一位,他仅凭著了一部《肇论》,就结束了尴尬的“格义佛教”时代,而让东土众生从真正意义上领悟了,什么是佛陀所说的“般若波罗蜜多”。

​ 僧肇大师的这部《肇论》不仅在当时的教界成为绝唱,到现在还是高校中哲学系的必修课。本论最出彩之处,就是依然用了大量的老庄术语,却能非常精准传神地阐述着空性的内涵,其强大的沟通转化能力,为弘扬佛法起到巨大的推广作用。以至于他的师父罗什法师也为他点赞,对他说:我对于佛法空性的见解并不会比你差,但是运用辞藻的水平确实远不如你。由此僧肇大师被誉为东土“解空第一人”,他的著作《肇论》作为文字般若的巅峰之作,也一直利益着东土的有缘。我们能够闻思这部《肇论》之《物不迁论》,也要感恩祖师们的法乳之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