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四、《八识规矩颂》贯解

前五识颂

性境现量通三性,眼耳身三二地居,

遍行别境善十一,中二大八贪瞋痴。

五识同依净色根,九缘七八好相邻,

合三离二观尘世,愚者难分识与根。

变相观空唯后得,果中犹自不诠真,

圆明初发成无漏,三类分身息苦轮。

​ 《八识规矩颂》共有四组颂文,每一组都是前两颂讲“染分识”,后一颂讲其“净分智”,也即先说凡夫之识,再讲到圣人之智,这也正符合唯识佛法所强调“转识成智”的基本模式。

​ “变相观空唯后得”开始,讲述前五识的“转依相”,也就是前五识的净化作用。因为前五识的活动都依赖于五根,而五根又是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的,如果第八识没有转成净智,前五识则依旧是染污的,所以有“六七因中转,五八果上圆”的说法,就是指前五识与第八识的染净相是绑定在一起的。

​ 先来了解这两个概念,就是“根本智”与“后得智”。“根本智”是指的修行人经长期观空的实践积累,突然水到渠成一念相应证入空性,亲见“离言绝相”的诸法实相。;得证此根本智后,并不是成块然不动之状,而是能引发起“后得智”,这种智慧能够随顺世间的一切法,但又清净无染,可以随意应用实相诸法,就叫“后得智”。诸佛菩萨果后行因,方便善巧度化众生时用的就是后得智。当然,所谓的根本和后得,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故而分开来讲,实际上两者是相即而不相离的,根本智如黄金,后得智如黄金的各种造型。这里要说明一下的就是,前五识所转的“成所作智”就属于后得智。后得智与我们凡夫的分别心有极大不同:凡夫的识如同照相机,照完相后形成影像留有底片,也即现在所说的电子版,所以一接触现境,就会对境产生分别执着,形成种子烙印;而圣人的智如同圆镜,虽照外境,过后却不留痕迹,不受染污。

​ 这里讲的“变相观空”正是指观我法二空,转有念为无念,转有相为无相。本来是幻相,被我人执为真实,所以才有轮回相。经过观空遣相,成佛的那一刹那,在第六识、第七识转时也跟着转,故说前五识转的不是根本智而是后得智,所以叫“唯后得”。

​ 然而前五识在没转之前,也只是但观色法尘境,并不会去思维诸法义理,所以在转识成智后,他也不去缘真如自性。作个相似比喻,这就如同见黄金的金性,他是从各种黄金制品上直接见到金性,并非是从黄金熔成的金条中才见到金性,所以他在表达金性时也直接用黄金制品来表达,而不是去熔成金条后才能表达金性,也就是“果中犹自不诠真”的意思,这个比较难以理解,大家用心体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