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P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WARNING
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
尔时,须菩提闻说是经,深解义趣,涕泪悲泣而白佛言:“希有!世尊!佛说如是甚深经典,我从昔来所得慧眼,未曾得闻如是之经。世尊!若复有人得闻是经,信心清净,则生实相,当知是人,成就第一希有功德。世尊!是实相者,即是非相,是故如来说名实相。世尊!我今得闻如是经典,信解受持不足为难,若当来世后五百岁,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,是人即为第一希有。何以故?此人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所以者何?我相即是非相,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即是非相。何以故?离一切诸相,即名诸佛。”
佛告须菩提:“如是,如是。若复有人,得闻是经,不惊、不怖、不畏,当知是人甚为希有。何以故?须菩提,如来说第一波罗蜜,即非第一波罗蜜,是名第一波罗蜜。须菩提,忍辱波罗蜜,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,是名忍辱波罗蜜。何以故?须菩提!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,我于尔时,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何以故?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,若有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应生嗔恨。须菩提,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,于尔所世,无我相,无人相,无众生相,无寿者相。是故,须菩提,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不应住色生心,不应住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生心,应生无所住心。若心有住,即为非住。是故,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。须菩提,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,应如是布施。如来说一切诸相,即是非相。又说一切众生,即非众生。须菩提,如来是真语者,实语者,如语者,不诳语者,不异语者。须菩提,如来所得法,此法无实无虚。须菩提,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则无所见;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见种种色。须菩提,当来之世,若有善男子、善女人,能于此经受持读诵,则为如来以佛智慧,悉知是人,悉见是人,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。”
这段经文内容较长,在闻思的时候,我们应当抓住其中的几个重点来进行领解,今天先来看经文的前半部分。
第一点,我人在学佛渐入佳境时,往往会有不断涌出的法喜充满。具体表现因人因缘而异有几种情状:有的欢喜涌跃,有的涕泪悲泣,有的悲欣交集。此须菩提由于听闻金刚般若法门,深解佛意,将心悟至未曾所至之处,属于第二种善根显发之相。
第二点,从须菩提对佛说的话中可见,虽然得罗汉圣果,但是从来没有得闻、得悟般若甚深法门,到此方知其中甚深微妙法义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,他以自己的心路历程而白佛言,想要入般若法门,居然以净信而得成就,如果信心清净无疑,当下就能见诸法实相。这和《大品般若经》中的“菩萨摩诃萨,以信方便入般若波罗蜜中”完全一致。能够如此以清净信心受持者,可以说是极为稀有的根机,能成就第一功德。
第三点,正法与末法的差别相,正是从众生的信心功德体现出来的,正法时期虽信尚不算难,末法时期难信却依然能信,才是真正的稀有难遇。佛在世的时候,弟子有疑可以从佛处请问,佛为说法,当下就可以契悟;佛灭后去圣越来越远,人的根性很难与般若相应,有疑却无处可问,几乎都是在执相分别中接触佛法。这个时候还能得闻金刚般若而生清净信心的话,就更加显出其尤为希有难得。同时也可以确定,能净信般若则悟实相,悟实相便已经不住人、我四相,当下知见与佛同俦,即是佛心。所以经中说“离一切诸相,即名诸佛”。
可见身处在末法时期的我们,在般若波罗蜜极难证悟的情况下,既不要妄谈般若,即口虽说“空”而行在“有”中,也不要怕谈般若,诸法实相就是当下,以清净无疑之信心相应,就能“狂心顿歇”,就是“歇即菩提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