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WARNING

第二心所有法,略有五十一种,分为六位:一、遍行有五;二、别境有五;三、善有十一;四、烦恼有六;五、随烦恼有二十;六、不定有四。

​ 一、遍行五者:一、作意;二、触;三、受;四、想;五、思。

​ 二、别境五者:一、欲;二、胜解;三、念;四、三摩地;五、慧。

​ 三、善十一者:一、信;二、精进;三、惭;四、愧;五、无贪;六、无嗔;七、无痴;八、轻安;九、不放逸;十、行舍;十一、不害。

​ 四、烦恼六者:一、贪;二、嗔;三、慢;四、无明;五、疑;六、不正见。

​ 五、随烦恼二十者:一、忿;二、恨;三、恼;四、覆;五、诳;六、谄七、骄;八、害;九、嫉;十、悭;十一、无惭;十二、无愧;十三、不信;十四、懈怠;十五、放逸;十六、昏沉;十七、掉举;十八、失念;十九、不正知;二十、散乱。

​ 六、不定四者:一、睡眠;二;恶作;三、寻;四、伺。

​ 十一位“善心所”的第五、六、七位,分别为“无贪、无嗔、无痴”,这三位又称作“三善根”。这三个心所为一切善法的根本,其中又以“无痴”为最根本,因为只有跳脱出愚痴的常态,才能体现出“无贪”和“无嗔”的功德。

​ 贪心是我们受困于轮回生死的根本原因,体现在粗线条上通常指“财、色、名、食、睡”五欲,如果更微细地来看,则是指的“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”,我人对这些现境生起依赖,就只会越来越沉溺其中,生死轮回愈演愈烈。“无贪”则是通过佛法的闻思,就能发自内心地对世间财色名利变得淡泊从容,既不会因为缺乏而去追求执取,也不会因为拥有而为其所累,这就是“无贪心所”;“无嗔心所”是指的对于诸有情众生常怀悲悯慈爱,对于他人或者环境带来的违逆境遇,以及不适意的感受,也不会生起嗔恨之心,就是“无嗔”;“痴”在佛法中,属于不明事理、迷失方向,通过学习佛法的圣言教导,对于宇宙万法、人生真相、前因后果和今生来世,都能如实了知,就是“无痴心所”。

​ 第八个善心所是“轻安心所”,这个称谓更偏向于佛法的专业性,顾名思义,“轻”就是不那么沉重,“安”就是比较安然。因为我人的色身本来就容易昏沉,如果心态不佳则会更加沉重,“轻安”就是调畅舒适状态下产生的效果,有时候轻安也会是禅定的前期状态。

​ 第九个善心所是“不放逸心所”,“放逸”和“懈怠”是一对孪生兄弟,“不放逸”则正好相反,指的是我人依着三善根及精进的力量,不去放纵自己的习气,且严格自律,不懈地行持善法。比如说前面贪心中对于五尘境界产生的依恋,就要靠不放逸来制止防范,直至逐渐减轻,就是“不放逸”。

​ 第十善心所是“行舍心所”,“行”在佛法中是迁流、造作的意思,特别是我人的心念,会随着外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同频共振,不断地有波动变化,致使我人情绪不稳,这里的“行舍”,意思就是能够把起伏不断的心绪平伏下来,让他常趋向于如如不动的境界。所以行舍的效果,就能让我人不执取外相,不生起执念,一直让心处于平等的最佳状态,这是“行舍”。

​ 最后一位善心所是“不害心所”,世间一切无非就是一场因缘,人与人之间有顺缘也有逆缘,一旦宿世所种的是违缘的因,那么狭路相逢就会产生不快,人我是非最容易引发嗔恨心。而“不害心所”,就是对“无嗔”更深化的体现,不生嗔怒就没有报复损害之意,反过来说“不害”也可以对嗔进行制约,让伤害众生的恶念无法执行,在修行中就显得十分给力。

​ “善心所”就讲到这里,与其相对的是“烦恼心所”,他们互唱反调,互不容忍,一个道人修行的水平,就取决于其善心所和烦恼心所斗争的时候,看谁到底能占了上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