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TIP

仅小院师兄内部复习使用,请勿转发小院外任何人。

三、题解“物不迁”

​ 在讲《物不迁论》题目之前,我们先了知一下《肇论》四篇内容,可以说完满表达了僧肇大师的见地、修证,分开论则法义各有所彰。如果说《般若无知论》与《涅槃无名论》更多地阐释了空性的超然解脱,那么《物不迁论》与《不真空论》两部则代表了立足于空性背景下的宇宙人生观。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我们学习《物不迁论》可谓正合时宜,既可以领解中观解释世界方式,也可以在体悟空性的基础上重新认知生命的真相。今天先从《物不迁论》的题目讲起。

​ 我们总是把“万法皆空”挂在嘴上,但为什么心行却很难到达?大概的原因就是好高骛远,只是尽情地享受着对“空”的描述,而忘了体验真理应该从现实生活中启建走向。这里的“物”,一言以蔽之,就是我人所有的日常生活内容,因缘际会的万事万物,一切法都可称为“物”。从世间角度狭义而论,依报正报,从古至今,寒来暑往;从世、出世间广义来说,不论世间的有为法,各种名目概念,平面立体,有形抽象,还是用有为法表述的无为法,都属于这里的“物”。再具体且专业地讲,火会发热、风为动态、水则潮湿、地属坚硬,这些热、动、湿、坚之性,就是“物性”;天高地厚、山高水长,染净凡圣这些就是“物相”;古今、朝暮、前后、刹那这些属于“物时”。

​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,如果心跟着法走,就会越来越明白一切法只有“客观之物”,没有“主观之我”,那么“我”是如何出现的呢?在这些毫无属性的法上安立概念,叠加使用,成为惯性错觉就是“迁”,心念的生住异灭、人身的生老病死、世界的成住坏空,都属于“迁”的幻动错觉,由此错觉就误以为有“我”,还以为是其中的线索主角。一旦形成人之常情,就会被认为不这样才怪,大家认为生活从来如此,人生便是这样!万事万物都处于运行中的“动感地带”。本论题目的意义在于直接否定了常识,认为现象中各种事物根本就不存在迁流变化,所以论名称为“物不迁”。

​ “物不迁”是本论的别名,主要代表本论的内容特征;“论”是通名,所有对经典的解释,都称之为“论”,也就是常说的“三藏教典”之经、律、论中的“论典”部分。论大概分为两类:针对某一部经典进行专注的称为“注经论”;概述佛法综合内容的称为“宗经论”。本论属于典型的“宗经论”。特别提醒一下,“论”的意义并不是为了议“论”纷纷,恰恰相反是为了“禁言止语”,正在讨论一个问题却说不清楚的时候,有人出面造论进行解决,说个明白,让大家都无需再说就叫“论”。

​ 总而言之,《物不迁论》就是针对大家认为万事万物在迁流变化的常识,提出常识并不一定就是真理,从而论证万物呈现出来千变万化的运动现象只是一种假象,并说明事物实际上并不存在变易生灭现象的这么一篇论文,就叫《物不迁论》。